许世友和刘昌毅的“喝酒点将”故事,大家应该都听过。这个故事发生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,当时许世友被任命为东线总指挥,但缺少一个副总指挥。许世友想到了自己的老部下——刘昌毅。
早在红军时期,刘昌毅就是许世友的部下,建国后,许世友先后担任南京军区、广州军区司令,而刘昌毅也紧跟其后,分别担任了南京军区副司令、广州军区副司令。两人配合默契,关系非常深厚。
但到了1979年,刘昌毅已年满65岁,许世友心里有些犹豫,不确定刘昌毅还能否像过去一样勇敢作战。所以,他找来刘昌毅,开口前没有多说什么,直接拿出酒来。两人豪爽,没必要多劝,很快就把三瓶茅台酒喝光了。
许世友问刘昌毅:“你还敢喝吗?”
刘昌毅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九死一生都经历过,死都不怕,喝酒怕什么?许司令喝到哪,我就喝到哪!”
许世友听后哈哈大笑,说:“真是条汉子!不怕死,副司令就是你了!”
展开剩余73%这个故事广为流传,很符合两位将军的性格,也让人津津乐道。然而,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却遭到质疑。著名军旅作家吴东峰曾向刘昌毅求证,结果刘昌毅大为生气,表示:“胡说八道!战前,我和许司令只喝过一次酒,喝得还不到一瓶,何秘书可以作证!”
从中可以看出,这个“喝酒点将”的故事并不完全真实。其实,虽然这个故事符合许世友和刘昌毅的豪爽性格,但它并不符合我军的传统和制度。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时,我军的东线和西线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,副总指挥的任命并不是由许世友自己决定的。刘昌毅能担任东线副总指挥,主要是因为当时广州军区由许世友担任司令,而刘昌毅作为广州军区副司令,自然被任命为东线副总指挥。这与是否喝酒并无关系。
另外,许世友在1979年已经73岁了,身体状况不佳,医生明确规定他不能再多喝酒。医生甚至和他约定,每次喝酒只能三小杯,这样才能保证他的身体不受影响。尤其是在即将打响对越自卫反击战时,许世友肩负重任,不能因为喝酒影响健康。因此,刘昌毅说他和许世友战前只喝过一次酒,两人加起来不到一瓶,显然比传言中的“大醉三天”要节制得多。
事实上,这个故事的源头来自于权延赤,他写过许多关于近代历史人物的书籍,诸如《走下神坛的毛泽东》《红朝传奇》等。在这些书中,他加入了不少艺术加工,使得故事更具吸引力。然而,这些并不全是纪实作品,很多地方都有虚构成分。例如,“许世友喝酒点将”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。
除了这个故事,权延赤还写过另一个关于“周总理与许世友拼酒”的故事,广为流传。然而,这个故事同样是虚构的。故事说许世友常逼大家喝酒,影响健康,结果周总理听说后找许世友“拼酒”教育他。两人喝了好几瓶,许世友最终喝到晕头转向,钻到桌子底下。周总理还是不罢休,继续让他喝,直到许世友连声求饶,表示以后不再逼别人喝酒。
然而,周总理的卫士长成元功对此表示强烈反对,他指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,自己在周总理身边工作了23年,从来没听说过此事,也不符合周总理的风格。成元功还曾要求权延赤修改这段内容,但故事已经流传开了,权延赤并没有修改,最终也不了了之。
对于这种事情,有人认为,写历史人物的故事应该尊重事实,不应虚构和过度演绎;而另一些人则认为,文艺作品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合理的艺术加工,只要能够体现人物的真实个性,老百姓喜欢看也无妨。你支持哪种看法呢?
(参考资料:《开国将军轶事》《铁血战将刘昌毅》《走近周恩来》《百年不了情》)
发布于:天津市富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