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8年3月16日,在山西潞城县与涉县之间的邯长公路上,陈赓将军率部指挥了一场著名的伏击战——神头岭伏击战。这场战斗不仅规模特殊,而且充满传奇色彩。
上午九点半左右,约一千五百名日军沿着公路出现,队伍前后由骑兵押阵,中间是辎重队。陈赓用望远镜观察敌情时,突然发现一道亮光闪过,原来是日军军官望远镜的反光。幸好敌军并未察觉异常,很快全数进入伏击圈。随着772团团长叶成焕一声令下,八路军猛烈开火,枪声与手榴弹声瞬间响彻山谷,硝烟笼罩了整个日军队伍。
“冲啊,杀鬼子!”战士们呼喊着,冲出掩体,刺刀、大刀、长矛齐上阵,近身搏杀异常激烈。
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第一次参战的补充团。他们多是新兵,尚未配发步枪,只能手持红缨枪上阵。战斗前,团长韩东山曾鼓舞士气,要求每位新兵在枪上挂一条写有“红缨枪缴鬼子的三八枪”的小布条。阳光下,红缨枪闪着寒光,红缨翻飞,气势逼人。
展开剩余70%日军从未见过这种武器,被吓得措手不及。红缨枪比日军的三八大盖更长,近战优势明显,许多鬼子刚想躲闪就被一枪刺倒。面对这种陌生武器,敌军阵脚大乱,但他们依旧拼死挣扎,有的藏在沟里射击,有的借马匹掩护还击,八路军也有不少战士壮烈牺牲。
就在双方陷入胶着时,埋伏在申家山的772团2营和771团1营突然杀出,如猛虎下山,声势震天。敌军中段迅速崩溃,残部被迫向东西两头溃逃。然而,陈赓早有准备,东头的木桥已被炸毁,东段日军无处可逃,只能束手就擒。西头三百余名敌人逃进神头村,企图依托村庄抵抗。
陈赓当机立断,下令:“不惜一切代价,把村子夺回来!”排长蒲达义率领二十多人猛冲,将鬼子驱赶出村。正当敌人慌乱时,又被叶成焕带兵堵住去路。陈赓高喊:“快,把鬼子赶上山梁!”就在这时,一枚炮弹在他身边爆炸,巨大的冲击波将他掀翻在地。警卫员急忙扑上去,却见陈赓若无其事地爬起,拍拍泥土,笑道:“别怕,阎王爷还收不了我!”
最终,八路军从多面合围,迅速将残敌歼灭。战后,公路上横七竖八躺满了日军尸体,敌军大队长身中数弹,当场毙命。
这场伏击战战果辉煌,震惊中外。有意思的是,当时随军的日本记者本罗得志在战斗中躲进窑洞,事后写下报道,称八路军使用了“神秘武器”,形状像“长蛇,白头红颈黄肚皮”,让日军吃了大亏。多年后,陈赓看到这段文字,哈哈大笑,说:“那所谓的神秘武器,不过是新兵们手里的红缨枪!”
后来,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《战将:中国人民解放军传奇将领纪实》详细记载了这次战斗与陈赓的独特性格。这本书成为畅销军事读物,还曾冲上畅销榜首位。
这场神头岭伏击战,不仅展现了八路军的智慧与勇猛,也留下了关于红缨枪的传奇故事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